2月24日,沈國軍以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執行主席的身份,出席了“桃花制?保護地友好產品標準”發布會并致辭。沈國軍在接受專訪時點明了該標準出臺的意義:
共享:制定的標準與全國乃至全球的保護地共享,讓它們優質的產品能夠按照這個優質的標準去定制,然后用我們的平臺幫他們銷售,讓好的產品為消費者共享。
反哺:賺錢之后可以反哺保護地,讓保護地的老百姓可以增加收入,讓保護地也能增加收入,把保護的工作做的更好。
可持續發展:老河溝保護地的收入承擔了所有運營管理費用,實現自給自足外還有結余,能夠再去擴大保護的范圍,實現持續的保護和發展。
“桃花制?保護地友好產品標準”發布會由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與全球保護地友好體系聯合課題組聯合主辦,“桃花制?保護地友好產品標準”是全國首個保護地友好產品標準,將致力于支持保護地及周邊的友好生產,建立嚴格的產品品質控制體系,搭建銷售平臺,在實現保護目標的同時,為消費者生產值得信賴的、自然健康的農副產品,并為保護地提供可持續的保護資金。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執行主席沈國軍在活動致辭中還分享了自己和保護地農產品的故事,并強調:“此套標準是桃花源基金會用公益的心態、共享價值與平臺思想去指導,用商業的手法、科學的方法來做生態保護的嘗試。我們希望通過這套標準,將更多保護區生產的優質產品納入這個產品體系,為生態保護籌集更多的資金;同時,把更多來自保護區的好產品推薦給大眾。”
此次發布的標準有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解決公信力問題,用公益機構為品質背書,大眾監督、重獎舉報、即時召回、嚴懲責任;
其次,符合標準的產品都來自于最優生態環境的保護區,產品質量有保障,同時產品銷售收入將用于當地保護環境和社區可持續發展;
第三,該標準基于歐盟食品標準設定,由多家生態保護專業機構合力遴選符合標準的最優產品。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超過8000余處自然保護地,覆蓋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約18%,為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自然保護地內盜獵、砍伐、人類干擾、商業開發等破壞活動時有發生,保護與社區發展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困擾中國乃至眾多國家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主要問題之一。多年來,全國很多保護地和保護機構和當地社區一起努力,積極探索發展生態友好的農產品,平衡保護與發展的矛盾。2013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發起成立了保護地友好體系,希望總結并推廣成功的經驗,并在2016年得到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批準建立全球聯合課題組。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由馬云、馬化騰、沈國軍等中國企業家于2015年發起成立的自然保護機構。截至目前,基金會已經在四川平武、四川樂山、云南鶴慶和吉林通榆等多地建立了社會公益型自然保護地,并成功實踐了生態友好農產品的開發。
據桃花源基金會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王德智介紹,未來三年內,將利用“桃花制?保護地友好產品標準”體系為市場嚴格篩選價值超過3700萬的保護地友好產品,幫助超過300個保護地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并逐步將此套標準推向其他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在“桃花制?保護地友好產品標準”正式公布后,相關友好產品的征集將面向全國展開,相關保護地及產品生產機構都可以通過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微信公眾號來了解申請標準及流程。(完)
關于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主要由中國知名的企業家、藝術家、慈善家發起,由馬云和馬化騰兩位先生擔任聯席主席,沈國軍先生擔任執行主席。基金會關注世界的非盈利環境保護機構,致力于用科學的手段,商業的手法保護我們關愛的凈土。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推崇在全球范圍選擇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區域,運用公益的手法和商業的工具資助并執行保護項目。
基金會注重培育、扶植當地的保護管理能力;探索可持續的資金模式;推廣環境友好的生態產品;組織公眾尤其是圍繞青年的野外體驗活動,提供志愿者機會,向更多人傳達“來自自然,回到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為子孫留下更多青山綠水” 的愿景。
關于全球保護地友好體系聯合課題組
全球保護地友好體系聯合課題組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解焱博士2013年發起,2016年得到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批準建立。其目標是研究和推廣對保護地友好生產方式,為保護地友好產品增值搭建平臺,在幫助社區增收的同時,反哺保護,有效減少自然保護地及其周邊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并在當地實現持續的保護閉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